實用資料

經濟

香港是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自由市場經濟系統。因為香港缺乏自然資源,食品及原料均需從外輸入。事實上,入口及出口(包括轉口)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即使在1997年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前,香港的貿易和投資都與中國大陸有密切關係,中國大陸長期是香港最大貿易夥伴。

在國際排名方面,香港連續第17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中排名第一。於2011年,於世界經濟論壇的《金融穩定指數發展報告》中,香港排名亦是首位。

香港是人均生產總值超越西歐的四個主要經濟體系之一,是全球第十一大經濟貿易體系,亦是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而香港股票市場上市新股總值在2006年超越紐約,世界排名由連續多年的第三升為第二,僅次倫敦。在2009年至2011年,香港交易所連續3年成為全球新股集資金額最多的交易所。香港亦為亞洲區內首個提供納斯達克股份買賣的地方,2000年5月有七支主要美國納斯達克股份在香港掛牌及買賣。在1989年及1997年間,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幅有5%。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令香港這個依賴貿易的地方受沉重打擊,國內生產總值下降5%。目前的全球經濟不景對香港的出口有很大影響。

根據聯合國發展經濟學研究世界學院的報告,香港是全球人均最富有的國家或地區,平均每人擁有202,189美元。

政府一直堅持維持低稅率的政策,以鼓勵貿易和生產。利得稅稅率為17.5%,而薪俸稅稅率則為16%,2008至09年度將削減薪俸稅標準稅率至15%,公司利得稅,會在2008至09年度首先削減一個百分點至16.5%,與其他國家的稅率相比,香港稅項相對上比較優惠。此外,香港憑著「一個沒有貿易障礙的免稅港、政府在經濟方面干預很少、極低通脹、資金流動及對外投資障礙極少、金融與銀行業限制極少、薪酬與價格干預很少、產權觀念牢固、維持低程度的規管以及非常規市場活動很少」等的特點,積極不干預自由市場,因而連續第12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獲評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2006年1月9日),另外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以來替香港改變貪污成風的氣象成為廉潔之都,為公平貿易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成功吸引大量外資投入本港。而且高效率的物流服務包括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與最大貨櫃吞吐量及優秀的國際機場都對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目前香港國際機場自2001年起連續五年獲榮為「全球最佳機場」。

近年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開放,自1990年代香港的傳統工業致力進行經濟轉型,尤其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不少製造業都將工序移到中國內地,因此很多工人因此而失業或轉向服務業,2003年統計香港是全球第十大服務出口地,加上完善的司法制度和新聞自由,超過3200間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